查看原文
其他

男孩可以,女孩也可以|养女儿,更是养育强大的女性

大J 大J小D 2019-05-1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一起科学轻松育儿


周六,也就是美国总统特普朗上任第二天,纽约的中下城都被封路了,大规模妇女游行示威,反对这位总统发表过的的性别歧视言论。


今天不谈政治,但作为一个有女儿的母亲,倒是让我开始了思考。在我们大声疾呼“男女平等”的今天,我们自己有没有不自觉地将一些固化的印象放在了自己的育儿方式中?我们该如何做,可以从小帮助女孩打破社会对她的成见,成为一个更加强大的女性?


避免过早的人为局限


当年我得知自己怀的是女孩,脑海里第一想到的就是这样的公主房,粉色的墙纸、蓬蓬裙、满屋子的布娃娃,一个文静的小女孩。



怀孕时我在动物园遇到一个5岁的女孩,当天她打扮成迪斯尼公主,手里也抱着公主娃娃。我当时问她,“你觉得公主长大后会干嘛?”她说,“公主会一直打扮的美美的,整理房间,然后等着王子来娶她”。


这个回答彻底改变了我之前脑海里的美好憧憬,小D的卧室不是粉粉的,她有娃娃和毛绒玩具,但她也有小汽车和积木。后来小D有了认知老师,她也肯定了我的做法,很多所谓男孩玩的玩具,恰恰能培养空间概念、抽象思维、数学启蒙。


的确,男女性别导致大脑会有差异,但这是不是也成为了一种盖棺定论,一种禁锢,女生数理化不行。现在想想,为什么就不行呢,是不是和我们从小如何被养育、从小玩什么,有一定关系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不知不觉地发生,但是一点一滴的积累形成的影响却是非常大的,这可以是促进,也能成为局限,甚至是伤害。



打开谷歌,输入girl activity(女孩活动),我看到最多的都是扮家家、画画和打扮,而输入boy activity(男孩活动),我看到爬树、野营、踢足球、捉昆虫、下棋、画画。这足以让每个家有女孩的父母引起思考吧。


给孩子报名兴趣班时,多听听孩子自己心里想学什么,而不是先入为主地告诉孩子,“女孩就该学钢琴、练体操、学画画”。 


一个从小被鼓励追求自己兴趣的女孩,更能知道自己要什么,会区分“我想要”和“别人觉得我应该”,对于一个女性来说太重要了。



鼓励女孩在运动里挑战自我


我小时候和表弟一起在外婆家长大,我到现在还记得,表弟即使爬上屋顶,外婆也从来不阻止,最多说一句,“好皮”。我即使跑一下,外婆都会说,“女生要文静,不要跑跑跳跳”。“文静”这个词,剥夺了多少女孩参与运动、爱上运动的机会,而这样的刻板印象不也正是在强化“女孩是软弱的”印象吗?


鼓励女孩多参与体育运动,运动是最好的途径让她们知道自己的身体有无穷的力量,可以完成很多事。从高的滑滑梯自己滑下来,而不是妈妈说“很危险,你不行的”;喜欢踢足球就放手一试,而不是奶奶说,“这个是男孩玩的,我们不玩”。


自信就是从这些日常互动中去体会,“我可以,我做到了,我和其他人做的一样好”。



而最关键的是,这让女孩学会挑战自我,学会走出自我舒适圈,变得更勇敢。从犹豫不决到完成体育项目,这都是在告诉女孩,“不管挑战是什么,我们都能幸存,而且有时结果还不错”。


女性更容易生活在“自我怀疑”的心理暗示里,《向前一步》的作者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n't afraid?如果心里没有恐惧,你会怎么做?


让女孩从小在运动里挑战自我,长大后才更能向前一步。



允许女孩“不听话”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有一个预设,女儿好养,儿子难养。正因为这样的预设,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对女孩说,“你要乖,你要听话,我们不学那些皮孩子”。这些话,不自觉地就成为了女孩内心的声音。


于是,从小的“乖乖女”长大后,面对不公,不会勇敢发声;面对不同,选择妥协迎合。从小,允许女孩“不听话”,允许她们表达和我们不一样的意见、和身边其他女孩不一样的意见。这不仅仅重要,而且十分有必要。


长久以来,我们社会对于女性有太多的标签了,很多时候我们内心自己的声音常常被“女性应该怎么做、怎么想、如何举止”的论调而淹没。



当一个女孩从小被鼓励表达不同的意见,她会明白自己的声音是有价值,而且是会被听到的;当一个女孩从小就和我们据理力争时,她学会如何有条理地表达自己,如何有理有据地说服他人,要知道这个能力很多女性是特别弱的,这些或许就是因为缺少从小的锻炼和培养。


而最关键的是,她建立了自己的价值观,知道哪些是对自己真正重要的,该如何坚定地维护这些,而不是被那些没用的“应该怎么做,或者别人都那样”而带偏。



高中时,我问过我妈妈,“我到底要不要成为女强人呢?我好朋友说,女强人都特别不可爱不温柔,其实没什么好的”。


我妈妈说,“只要你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就好,不用在意其他人的想法。如果你非要问妈妈的想法,妈妈觉得,每个女人都该成为强女人,我们首先还是女人,我们可以温柔,也可以撒娇,但是我们的内心却是无比坚强”。


愿我们自己,也愿我们的女儿,都能“柔软如柳条,坚强如钢铁”!


推荐阅读

点击标题直接看文章


2岁不到做实验?美国人从小培养孩子像科学家那样思考

要做孩子这么久的监护人,竟然不明白监护的真正含义

给我的女儿,妈妈从爱情里学到的十件事

不只是为了健康,为什么美国强调孩子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

“Yes, I can!" 如何打造一个自信的宝宝?



大J,坐标纽约,曾经知名外企经理,现全职妈妈,分享在美国学到的育儿知识,没有理论翻译,只有在儿医指导下的实践心得和运用企业带人智慧的聪明育儿方法。新书《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正在当当、京东、亚马逊、天猫等各大电商持续热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